聯絡我們

一品堂讀書會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

為何一個校長在被派到偏鄉國小後,可以將本來就讀人數稀少的國小變成有88% 的學生來自外地?為何家長願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偏遠的鄉下國小而不是都市的明星小學?為何一個校長可以將一個無醫村,變成全國偏鄉第一就診量的醫療站,甚至連鄰縣的民眾都來就診?” 面對政府,他腰桿挺直,但一看見孩子,卻彎的比任何人還低。”

推薦人 斗六分院 王錦城醫師

 

……………………………………………………………………………

 

鹿港分院 賴怡君醫師

讀完這本書,非常佩服這位校長,不僅有夢想也有實踐夢想的能力,真的很羨慕這些小朋友,能遇到這麼好的校長,這些經由活動培養出來的能力,也許不是學測、成績能夠測驗評量出來的,但其實我們總是希望這些孩子能更堅毅、能面對困境的能力,書中一直談到一句話"生命的意義在於超越自己"但要怎麼去設計課程,實踐這句話,其實是很難的,所以需要更用心和毅力去實踐的,所以另我更加敬佩這位校長!

 

鹿港分院 黃雪萍主任

看完這本書覺得很感動,陳清圳校長改變了小山村的未來,也改變了一群國小小孩,書中校長對小朋友的教育採取生活化,用行動去累績其經驗,而不是乖乖的坐在教室看著課本,聽著老師講課,現今的小孩大多是如此,所以往往出了社會工作時,抗壓性低,所學與工作不一樣,書中校長讓小朋友利用騎單車環島,登百岳,自主服務旅行等想法,讓小朋友從中學習,團隊精神、合作、包容、自發性領導,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等實際經驗,這些都是課本中無法學習到的,唯有自己去體驗,才能知道及了解這中間的奧妙。

 

沙鹿本院 楊朝帆醫師

一雙手都不能放,意思是老師對於每個學生都不能放棄,可是如果在過去的年代,有升學班、放牛班,有A段班、B段班,在孩子還小時,即被貼上標籤,被告知你將來沒希望了。人,生而平等,這只是一句空話。我如果是當老師的話,我會告訴學生,不管外界怎麼看待你,最重要的是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人生就會有希望。老師的角色是甚麼?也就是對於根本問題迷惑時,當一個解惑者而已,而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傳授。六組慧能說過:迷時師渡,悟時自渡,P173,知識易獲得,態度難培養。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這句話,不是在說做學問的三個等級,而是說我們人人都是生而知之者,人人皆有聊解萬物道理的本心,正如 P84學習不是複製文字(知識)而已。

城鄉的差距,教育費用的昂貴,如今多少學子背負一身債。如今使讀書翻轉社會經濟地位的可能性又降低了許多,這也是個很現實的為題。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增進生活知能,培養自我學習能力,我認為這是基本教育的內容,陳校長無疑是個成功的教育家。

 

沙鹿本院 何佳珍小姐

看完這本書,很難想像台灣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有這麼一個敢作敢為的校長〈陳清圳〉,他不僅讓瀕臨廢校的華南國小成為明星學校,山村裡沒有醫生,他一開始載者老人就醫,因而設立醫療站,讓生病的老人不用翻山越嶺到山下就醫,再來就是他帶著孩子去搶救溪水,協助農民辛苦栽種的農作物都能解決問題,再來還有帶著孩子騎車環島,在過程中讓小孩去面對問題,再來帶小孩去爬百岳,爬南華嘉明湖、奇華山、玉山這些百岳,過程中讓孩子脫離情境,建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培養內在的自主性,讓孩子他自己發揮,從生活中學習書中沒有的知識,現在孩子的教育無法直接從課本中得到啟發,而是要有適當適合的情境才能被啟發出來,孩子的生命能量無法從書中累積,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去體會,慢慢累積經驗,才會學習到更多。

 

沙鹿本院 蘇柏誠醫師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一位像父母親的校長〈陳清圳〉,他對每一位學生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那麼的用心以及細心,他讓一所本來只有23位學生的華南學校,經過八年的努力,現在有達到79位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我看了真的很羨慕,如果都市裡的小孩也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相信台灣會有更多深愛這片土地的子民,校長認為一個好的課程,除了能給孩子知識與能力提升外,還能建立他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從書中讀到,護溪溯溪的過程中,學生們所學習到的東西太多了,例如溯溪如何確保安全,水質為何會乾淨,垃圾為何會亂丟,為何要整治河川,每個學生卯足全力去發現問題,蒐集資料,確認問題,然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連我都很有想要參予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小朋友從中獲得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同學們的關係如何相處,相親相愛,團結的力量才是大,對了解家園土地的關愛,對伸張正義的理念,建立一個很好的價值觀。剛剛說了,也許都市中的孩子無法有這麼一個好的學習機會,我想只能由家長帶領他們前進,而這本書正好是最好的借鏡。

 

豐原分院 吳哲維醫師

這是一本讓人很感動的書,校長陳清圳是一位真正為教育奉獻的人,讓人打從心裡尊敬他。雖然是教育的書,但也跟經濟學有很大的關係。

一、英國舒馬赫學院創辦人Satish Kumar前陣子到台灣演講提到,經濟不是只有GDP、工廠、車子和電腦而已,地球上的土壤、河川、森林、家園,動植物都是經濟範疇,經濟學的英文Economy來自希臘文,字首ECOenvironment, nature, house的意思,ecosystem是生態系,所以經濟學跟生態學密不可分,經濟的內涵就是締造一個良好的循環,使各物種和諧相處。而陳清圳校長念生態研究所,常常利用他的專業教導學生,登百岳,溯溪,護溪,騎單車,研究合歡山與阿里山的植被,發現石頭和鐵皮都是先長出苔蘚,然後才有松蘿。眾多有趣又生活化的學習,瞭解大自然的經濟循環,真是一堂廣義的經濟學。

二、不只如此,為了安頓孩子的學習,他也致力改善社區的經濟,設醫療站,幫忙賣橘子,煮咖啡,關懷社區老人等等,包山包海,真是一位非常有心而令人敬佩的校長,不但落實課內教育學習和課外生態體驗,連更外圍的經濟供需也兼顧到!

三、從學習方面來看,觀察、閱讀、學習、思考和嘗試這五個步驟陳校長都落實的很好,尤其是採取行動的部分,更讓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轉為活的學問,例如110頁在檳榔樹上搭建樹屋的過程。另外選擇放手,讓學生自己規劃畢旅,可以訓練自我負責;看到孩子出錯心中反而竊喜,因為出錯吃苦才能學到東西。重視態度的培養更甚於知識的獲得。

四、陳校長是一位非常有熱忱和擁有正確教育理念的人,乃華南之福,學子之福!

 

南屯分院 陳佩瑜主任

這本書「一雙手都不能放」裡的陳清圳校長,帶著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校園,讓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去學習比課本更重要的事,在騎腳踏車中,學會體諒,互相鼓勵,在橘子排成的河的篇章中,學生體認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無形之中養成愛人愛己的心,在不登頂的勇氣裡,學會放棄,學會對山的尊敬,如此不同於一般教育體制的學習,儘管在實踐上是辛苦的,陳校長仍盡最大的努力讓生活中平常卻可貴的事物成為機會教育。

 

平鎮分院 周怡珊主任

看完一雙手都不能放,很佩服陳清校長,陳清校長對孩子與當地居民來說,他從來不僅僅是一位校長,面對政府他可以腰桿挺直,但一看見孩子卻彎得比任何人還低。裡面很多故事都讓人熱淚盈眶,相信大家也都有讀到。尤其最喜歡裡頭第217頁及218頁寫到的一句話「有風有雨才是真正的旅程,正如未來的人生,可能是順境、逆境,當面對問題時,如何調整心情最重要,因為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平鎮分院 陳育琦小姐

我覺得這位校長很令人欽佩,雖然只是一個小學校長但做了很多幫助這個小村莊的事,尤其是為這個村莊設立醫療站,讓當地居民不必跋山涉水去看醫生,甚至讓別的縣市慕名而來,他也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每一件事。他不怕挫折、麻煩,自己努力想讓村莊的人、事、物變得更好,我覺得真的很不容易。

 

平鎮分院 林于薇小姐

我看到這本書時,我想起我之前的小學也是在偏僻的山上,但班上的同學不只十個。我看到淨灘這篇,我想起我之前的學校在三四年級時,要去社區撿垃圾來證明我們的成長,看到其中有一篇是保特瓶的耶誕樹那篇,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我在高一時,有去慈濟當志工,有遇到一個小朋友,他媽媽在外地工作而無法和他住在一起,當在我去的那天是母親節,他因為很想他的媽媽而哭,我跟她說妳可以打電話給你媽媽,下次我見到他時,他跟我說他一打給他媽媽,他媽媽就立刻回來了,他很高興。

 

斗六分院 翁睿苓醫師

《一雙手都不能放》,書中提到陳校長的教育理念,包括「教育無法直接來自課本,而是在適合的情境中才能啟發」、「生命能量無法在書本中累積,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內化而成」、「價值觀必須一點一滴在生活中累積,社會不是要培養只會讀書的人,冷漠面對一切,追求利益甚於一切」,因此設計一系列活動,例如百岳攀爬、溯溪、護溪,讓孩子愛上大自然,進而主動以行動維護自然環境,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多麼成熟的舉動!

陳校長透過建設醫療站、幫助村民銷售橘子、幫助咖啡農找到銷售管道、單車旅行等等活動,增加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互動機會,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累積經驗,深刻體驗之後,學會合作與包容,在人格發展上產生同理心,在為了進行某項活動的自我訓練(訓練體力、認識高山植物等等)與規劃過程(自己規劃旅行)中,了解遇到困難時不能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應該調整心情,想辦法與同伴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怨天尤人。

從模仿到放手讓孩子發揮,可以學習抽象的邏輯思考能力,培養獨立自主能力,並在試誤學習過程中克服壓力,強化挫折容忍度,促進心智成長。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為人父母師長的態度影響何其重要,因此必須用心傾聽觀察不同個性的孩子,給予正向的鼓勵,才能在每次的嘗試中建立信心,更有興趣逐步探索生命的價值。

 

斗六分院 蘇怡珊小姐

生命教育是用體會的,教養孩子沒有捷徑,父母最知道。自己孩子的長處與習性,每個孩子都不同,天下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手冊,只要孩子每天迫不急待睜開眼睛,想趕快開始他的一天,你就做對了。

學才藝不是不好,只是不該被當作孩子生命的全部,孩子的學習更應該多些人性,多些對生命的實際體會,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身以外的生命能夠感同身受。

人生是很公平的,現在你陪伴孩子成長,將來他會陪伴你年老。

 

新竹分院 萬志煌醫師

這位校長是一位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舉例來說:設醫療站學校沒有自來水、公車,他就去投書報紙、要磁磚,而對於小孩子教育方式就適性發展,書裡有句話:生活的信心無法單純從課本得到,必須身歷其境,面對挑戰後,才能建立,但面對挑戰前就應預先做足功課了解狀況,讓學生有自己的發展空間這樣就是好!

 

新竹分院 王詠涵醫師

這位校長不僅是位理想主義者更是一位教育家,同時也扮演多種角色,跟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老師,社區所扮演的角色是關懷者、對土地的關懷者,他這一生實現落實教育,並不會希望學生們是一帆風順而是有挫折,有風有雨才是生命真正歷程,從自然當中學會謙虛,登百岳、溯溪、騎單車、自助旅行的規劃,不斷在生命歷程遇到挑戰讓學生能夠去體驗更多,一生當中可遇到這樣的教育家真是可遇不可求,校長的理想是希望學生培養小組合作跟帶隊的能力,讓學生認識三百到五百種物種作為小論文及解說能力的基礎,身入其境才能寫出動人的文章,大人應該像小朋友般天真自然去學習,而不是大人就懂得比較多,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更能達到教育目的。

 

豐原分院 林奕丞醫師

陳清圳校長真的是一位少見的優秀教育家,這樣的辦學,讓學生從做中學,而不是只念書,且在每次的活動中,總是教小孩認識自己的環境,然後採取行動來保護他,學會跟大自然相處,這樣的學習是有歷程的,不是空談。

看這些孩子們開公聽會說服大人,自己找資源來解決問題,從無到有的參與護溪、蓋樹屋、賣橘子、泡咖啡。這比起很多宅男宅女們,多了許多行動力,讓團體活動來教小孩互助自助。我們社會真的需要有這樣有勇氣承擔的教育家,如溯溪、騎單車壯遊,這種有風險的活動,一般老師、家長通常都會反對,反對冒險。但生命本來就時時刻刻都有風險,如果不是透過活動,怎會讓孩子真正體會箇中滋味,進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想這些小孩長大一定還會記得這樣精采的小學教育,在人生不同階段遇到問題時,會有自己一套解決方法,這才是人生要學的不是嗎?